热门搜索
还没有账号? 去注册 >
忘记密码
已有账号 去登录 >
研学旅行,顾名思义就是“游”就是“学”,通俗地说,研学旅行就是把课堂搬到校外,用亲身经历代替传统的读书听讲,同样是为了丰富知识。读书万卷,行万里,一直是国人推崇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教育+文化+旅游”的研学旅游市场在国家接二连三的利好政策推动下,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新模式,呈现出愈发火爆的趋势。近日,随着考试的相继结束,大大小小的学校也相继进入放假模式,火爆的冬季经济已拉开序幕。研学活动是景区经营的一种延伸途径,它弥补了平日客源的不足,扩大了产品线,增加了景区的回购率,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获得更多的信任。就世界范围而言,80%以上的研学旅游都借助景区实现。我们国家有两万多个景区,其中大部分都是风景区、文物保护单位、重要历史遗迹、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都是研学旅游的重要场所。面对这一机遇,受新冠疫情打击的各大景区该如何紧握庞大的假期客流,实现流量变现,打好翻身仗?发掘独特的研学资源:每个景区都有其不同的资源禀赋,无论是单一的资源还是综合的景区基地,都需要对其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和研究,以提升景区内在的内涵品质,如自然、科技、人文等。要更好地开展研学旅游活动,景区就必须全面提升其资源优势和竞争力。旅游研学资源要体现知识含量和教育意义,从旅游主题出发,挖掘旅游资源的知识性内涵,具有知识链价值的旅游景区往往具有开展研学旅游更优越的条件。与学校教育项目对接:景点应与学校教育紧密对接。针对全国各地及各省的地方政策标准不同以及教育部对研学旅行的要求,设计了适合不同教育阶段学生的研学旅行产品,并邀请教育专家、青少年专家、心理学专家和旅游规划专家共同为研学旅行进行景区产品规划。制作具有文化内涵的课程产品:研学旅行如果没有课程设计的核心,只能算是走马观花。风景园林研究与开发课程具有三大优势,一是可以将风景园林特色和文化内涵全面展示给学生;二是风景园林研究与开发课程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点、特点进行定制,成为获得校方肯定的依据;三是风景园林研究与开发课程具有专业的研究与开发教师队伍。为此,景区应充分发挥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设立自己的研学课程研发部门,可以邀请了解景区文化的专家组成调研小组,参与研学课程的研发、线路设计,提升课程质量,规范研学旅游的运作。以融入自身特色和文化为重点,开展系列研学活动,以景区为起点,向周边延伸,设计出一批蕴涵景区文化、景区精神的精品课程和精品线路,不断融合景区及周边教育、文化、旅游、体育等新兴产业,在全域开展研学旅行,使研学旅行更具趣味性。健全配套服务设施:就服务设施配套而言,国内大多数研学旅游景点基本上都是直接利用现有服务设施进行接待,而这些设施本身并不做主题包装,只是满足了基本的功能需求。与国外相比,国内的服务设施设计更注重细节,景区内的研学元素将渗透进每一项服务设施的精细营造过程中。所以开发研学旅游市场,必须完善配套设施,提高服务水平,才能促进研学旅游的发展。研学基地和营地要按照相应层次的硬件设施要求,进一步完善交通、景点设施、综合配套设施、环境建设设施、接待服务设施等基础配置。研学通道可以特别设置,实行提前报备,提前购票,研学小组可以快速检票,并能为旅客提供车辆、索道、餐饮、住宿等全方位服务。构建智慧研读平台。构建研学+大数据平台,将智慧研学融入景区。通过运用互联网的理念和技术,可建立自己的客户资源数据库,实现景观资源、研学会员信息和教职员工信息的有效连接,对基础设施、后勤保障、导游服务、安全管理等进行全过程的控制和预警,全面、及时、准确地实现数据实时共享。便于研学管理的同时也能让家长进行安全监督,增加对景区的信任。
文章评论
76471333
15038036633
15537125399
76471333@qq.com